本文记录 13 岁张鑫悦(姐姐)与 11 岁张鑫阳(弟弟)自 2024 年 5 月 26 日起佩戴思问九星多点离焦眼镜,至 2025 年 5 月 18 日复诊期间的近视防控情况,通过初诊与复诊的视力数据对比,客观呈现该阶段防控过程与结果,为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家长群体提供实际案例参考。
13 岁姐姐:右眼近视度数降低且眼轴回缩,散光状态改善
初诊情况(2024 年 5 月 26 日)
综合验光结果显示,姐姐右眼存在 - 1.75DS(175 度近视)合并 - 0.50DC×175°(50 度散光),左眼存在 - 1.00DC×15°(100 度散光),双眼矫正视力均能达到 1.0。眼轴长度测量数据为右眼 24.23mm、左眼 23.45mm,结合同龄儿童正常眼轴范围,已出现与近视相关的眼轴增长迹象。
复诊情况(2025 年 5 月 18 日)
展开剩余68%时隔近一年复诊,综合验光结果呈现积极变化:右眼近视度数降至 - 1.50DS(150 度),散光度数维持 - 0.50DC×175° 不变,矫正视力仍稳定在 1.0;左眼散光度数降至 - 0.75DC×15°(75 度),矫正视力同样保持 1.0。眼轴长度方面,右眼从 24.23mm 缩短至 24.16mm,实现眼轴回缩;左眼从 23.45mm 增至 23.56mm,增长幅度远低于 13 岁儿童每年 0.3-0.4mm 的平均眼轴增长速度。
11 岁弟弟:左眼近视度数无波动,眼轴整体平稳
初诊情况(2024 年 5 月 26 日)
11 岁处于近视高发阶段,弟弟初诊综合验光显示,右眼近视 - 0.75DS(75 度),左眼近视 - 1.25DS(125 度),双眼矫正视力均为 1.0。眼轴长度测量结果为右眼 23.87mm、左眼 23.98mm,虽近视度数较低,但眼轴长度已接近 13 岁儿童平均水平,存在近视快速进展的潜在风险。
复诊情况(2025 年 5 月 18 日)
复诊综合验光结果显示,左眼近视度数保持 - 1.25DS 不变,无明显波动;右眼近视度数增至 - 1.00DS(100 度),增长幅度远低于 11 岁儿童每年 50-75 度的常见近视增长幅度。眼轴长度数据表现理想,右眼维持 23.87mm 无变化,左眼从 23.98mm 轻微缩短至 23.96mm,眼轴整体处于平稳状态,对近视进展起到一定控制作用。
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: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
1. 防控效果存在个体差异,需个性化适配
从姐弟俩一年的防控数据可见,同款离焦眼镜在不同个体上的效果表现存在差异,这与年龄、初始近视度数、眼轴基础等因素相关。因此,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的选择,需基于个体眼部情况评估,不可盲目参照他人方案。
2. 防控需系统推进,多因素协同作用
近视防控并非依赖单一干预手段,而是需要构建 “光学干预 + 习惯管理 + 户外活动” 的系统方案。在佩戴离焦眼镜的同时,需培养良好用眼习惯(如每学习 40 分钟休息 10 分钟、合理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),并保证每日至少 2 小时户外活动,多维度协同才能更好发挥防控作用。
3. 专业验配与定期随访是防控基础
精准的初始验光、适配离焦眼镜所需的专业眼部检查(如多光谱 MRT 检查),以及后续定期复查(建议每 3 个月进行视功能检查,每 6 个月测量眼轴长度),是确保防控效果的关键环节。所有防控方案的制定与调整,均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或视光师指导下进行,避免因不当选择影响防控效果。
发布于:辽宁省最佳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